资料专业信息:
所属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4 |
学习方式:全日制 | 所属门类:05文学 |
所属一级学科:0501中国语言文学 | 统考计划招生人数:13(不含推免) |
①本套精品资料全国统一零售价:【80元】
②如果需要购买完整精品资料,请联系客服微信,购买后可在线阅读学习或者打印纸质版。
③点击下方橙色按钮,可以预览本套精品资料高清PDF摘选的部分免费内容。
资料特别说明:
①考研精品资料由本机构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高清PDF电子版支持在线学习或者打印。编写组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整理收集编写,仅供考研学习,强化,冲刺,初试,复试等学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②资料中若有真题及课件为免费赠送,仅供参考,版权归属学校及制作老师,在此对版权所有者表示感谢,如有异议及不妥,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无条件立即处理!
【冲刺】2024 年北京师范大学 0501Z1 中国民间
文学《808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语言学纲要》考研
终极预测 5 套卷
特别说明
本书严格按照该科目今年考研专业课真题题型、试题数量和考试难度出题,结合本专业考研大纲整理
编写,由考研学长严格审核校对。其内容涵盖了本科目考研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报考本校
该科目考研专业课复习的重要资料。
版权声明
本机构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
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
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
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
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
者批评指正。
考研专业课资料 学长一对一 诚招加盟
目录
【冲刺】2024 年北京师范大学 0501Z1 中国民间文学《808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语言学纲要》考研终极
预测 5 套卷(一) .................................................................................................................................4
【冲刺】2024 年北京师范大学 0501Z1 中国民间文学《808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语言学纲要》考研终极
预测 5 套卷(二) .................................................................................................................................9
【冲刺】2024 年北京师范大学 0501Z1 中国民间文学《808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语言学纲要》考研终极
预测 5 套卷(三) ...............................................................................................................................13
【冲刺】2024 年北京师范大学 0501Z1 中国民间文学《808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语言学纲要》考研终极
预测 5 套卷(四) ...............................................................................................................................18
【冲刺】2024 年北京师范大学 0501Z1 中国民间文学《808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语言学纲要》考研终极
预测 5 套卷(五) ...............................................................................................................................22
第 3 页,共 26 页
考研专业课资料 学长一对一 诚招加盟
【冲刺】2024 年北京师范大学 0501Z1 中国民间文学《808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语言学纲要》
考研终极预测 5 套卷(一)
说明:本书按照考试大纲、历年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由学长严格审核校对,仅供
考研备考使用,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填空题
1. 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时间性、__________。
【答案】条件性、地区性
2. 文字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3. __________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__________关系是指在线性序列的同
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规则。青岛掌ㅏ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组合、聚合
4. 社会方言的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级方言
5. 从谱系分类的角度看,英语、德语等属于__________。
【答案】日耳曼语族
6. 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__________发音器官,上齿、齿
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__________发音器官。
【答案】主动、被动
7. 各种不同体系的意音文字都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答案】表意字、单纯表音字、形声字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
8. __________是一种具有强烈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的特殊社会方言。
【答案】黑话
二、名词解释
9. 区别性特征
【答案】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性特征
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
聚合成群。
10.文字
【答案】“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系。文字是
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第 4 页,共 26 页
考研专业课资料 学长一对一 诚招加盟
1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答案】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符号和符号
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
成群。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12.反义词青岛掌л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
言中的反映。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
就可以了。
13.语言的谱系分类青岛掌я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
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14.形态(词形变化)
【答案】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许
多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形态体现出来的。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形态是划分词类的重要依据,功能上往
往具有相同的特点,形成一个聚合体,可以划分为一个类别,这些就是一般所说的划分词类的形态原则。
形态最终要服从功能要求,形态原则和功能原则是基本一致的。如果某个形态与功能矛盾,应以功能来决
定类别形态的变化。有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等主要形式。青岛掌а心博阅电子书
15.国语
【答案】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与
“国语运动”的“国语”不同)。
16.非音质音位
【答案】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
三、简答题
17.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案】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
殊的词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
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做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
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18.“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
【答案】“红太阳”的语法意义是修饰和被修饰,二者构成偏正关系;“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是陈述
和被陈述,二者构成主谓关系。青岛掌ㅠ心博阅电子书
这两个结构所使用的词完全相同,但是语法意义不同,这种不同的语法意义是通过词序这个语法手段
体现出来的。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第 5 页,共 26 页
考研专业课资料 学长一对一 诚招加盟
19.怎样看待语言内部因素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
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
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
的平衡。语=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
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
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着语言如何发展。青岛掌д心博阅电〼子书
20.试述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
【答案】 各种基本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
主要有下面几种:
(1)选词进入结构的同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聚合中进行选择。我们之所以知道“读书”是述宾结构,
“好书”是偏正结构,正是从“读”和“好”所属的词类来确定的。
(2)词序词选出来以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加以排列。各种语言里述宾结构两项的位置是句法结
构的重要标志。汉、英、法、德等语言属于宾语在后的类型,日语、傈僳语、彝语等好多语言属于宾语在
前的类型,“写字”、“吃饭”在日语里的词序是“字写”、“饭吃”。汉语缺少词形变化,更多地依靠
词序来确定结构关系。
(3)虚词和词形变化词和词的组合还需要“粘合剂”,这就是虚同和词形变化。虚词是汉语中除了
词序以外的重要组合手段。在有变格、变位等词形变化的语言里,词要组成结构,往往要通过词形变化来
实现。
21.简述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青岛掌ㅗ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其一,从运用角度来说,语言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相对稳固,语言
是不自由的,有规则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由此产生的言语作品,是自由结
合的,处于运动状态。其二,从表现形式看,语言是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要遵照这个系统的规则
来使用它,是社会的,有共同性;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
的因素,而且还要受某种特定语境的影响。其三,语言的各个部分是有限的,抽象的;但言语是无限的,
具体的。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是:其一,从历史上看,言语事实在先,规则在后,因此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
二性的。哪里有言语,哪里就有语言;哪里没有言语,哪里就没有语言。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语言是
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言都是以言语的形式存在着。其二,语言来源
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语言对言语起着积极的、强制性的规范作用。
22.试述音位的性质(特征)。
【答案】(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
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
(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第 6 页,共 26 页
考研专业课资料 学长一对一 诚招加盟
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言就
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为独
立的语言。
23.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案】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
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
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
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波音。
24.简述音位系统的特点。青岛掌л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音位的系
统性主要通过音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表现出来。每一个音位不但以自己的区别特征与旁的音位相对
立,而且以自己的区别特征同其它有共同特征的音位相联系,聚合成许多平行对称的系列。音位的系统性
和音位系统的平行对称性同样也表现在音位的组合关系上。凡同一聚合系列中的音位,一般说,应该有相
同的组合关系。
四、分析题
25.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青岛掌ж心博阅つ电子书
(1)批评-批判
(2)发挥-发扬
(3)牺牲-死亡-完蛋
(4)成果-结果-后果
【答案】(1)批评一批判:词义轻重不同,“批评”词义轻,“批判”词义重。
(2)发挥-发扬:搭配功能不同,“发挥”同“作用”、“功能”等搭配,“发扬”同“风格”、
“作风”等搭配。
(3)牺牲-死亡-完蛋:感情色彩不同,“牺牲”是褒义词,“死亡”是中性词,“完蛋”是贬义词。
(4)成果-结果-后果:感情色彩不同,“成果”是褒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
26.双语体制的作用。
【答案】双语体制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它是语言复杂的社会中必要的交际体制。二、它是语言
走向统一的必经过程。三、它也可能引起语言的局部变化。
第 21 页,共 26 页
试读已结束
激活后可查看剩余未读页数!
客服微信二维码:
一起考研网 » 【冲刺】2024年 北京师范大学0501Z1中国民间文学《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语言学纲要》考研终极预测5套卷